随着行业监管常态化与市场持续分化,2025年,教育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结构重组。有的公司仍在去杠杆、去库存、去风险的周期中承压,有的处于小体量微利的恢复期,也有公司呈现“前低后高”的节奏。在此背景之下,资本市场重归理性,AI教育持续崛起叠加市场机构的持续洗牌,机构的“增长确定性”逐步成为市场最为看重的核心指标。
行业分化之中,学大教育的前三季度,交上了一份收入、利润与现金流整体稳中有进的答卷。
A股教育龙头企业学大教育于近日发布了2025年度三季报。根据公司披露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学大教育实现营业收入26.13亿元,同比增长1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31.5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29.7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到7.62亿元,同比提升10.35%。
多年来,学大教育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理念,以及“成绩、成长、成才”育人观所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布局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融合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在教育行业普遍面临成本上升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学大教育凭借稳健的基本盘与前瞻的业务布局,延续了高质量发展的节奏。作为个性化教育赛道的领导者,在行业持续分化的大背景下,其以持续增长的业绩和清晰的战略路径,交出了一份稳健答卷,展现出其穿越周期的实力与底气。
分化环境中的稳健增长
2025年,教育市场延续了“需求韧性不减、供给端修复加剧”的特征。头部机构竞争进入深水区,区域性与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行业结构从“野蛮扩张”转向“优质集约”。各大教育龙头均呈现了短期业绩承压的局面。根据新东方10月29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31日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数据,新东方实现营收15.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股东应占净利润为2.41亿美元,同比下降1.9%。
对于学大教育的业绩表现,也得到专业投资机构的普遍认可。先后有华泰证券、光大证券、国金证券等10家券商给予“增持”“优大于市”“买入”评级,其中招商证券给予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根据券商研报指出,短期来看,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景气度有所减弱。但从学大教育的三季报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学大的增长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稳”和“进”。所谓“稳”,体现在主营业务的持续增长和充裕的现金流表现。个性化业务始终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整体营收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进”则表现在公司多个创新业务布局持续加深,逐步构建起业务新的增长点。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学大教育共有300余家个性化学习中心,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超过60家;全日制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近7500人,较上年末增长2500人。教师数量超过5200人,较上年末增幅超过30%。
另外,财报显示,公司合同负债已达到12.04亿元,同比提升近三成。对于教育企业而言,合同负债不仅是预收业绩的反映,更代表未来履约的确定性。这一指标的稳步上行,显示出学大教育在生源获取、品牌信任与教学服务满意度上的系统优势,也意味着其未来业绩的可预见性的持续增强。
纵观市场,当前教育企业普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获客成本持续上升;二是线下扩张趋缓;三是利润释放节奏受限。学大教育的解法是以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以体系化教研夯实教学质量。其教学一致性、课堂满意度与续报率同步提升,让“个性化”真正成为一种稳定可复制的能力。
与此对应,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实现正增长,总资产同比增长10.55%,归母净资产提升20.81%。这组数字的背后,是企业在高强度市场竞争中依旧保持现金创造与风险控制能力的稳健表现。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行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学大教育展现出的增长确定性,源于其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以及对时代变革的积极应对。
多线驱动下的战略升级
在巩固个性化教育业务核心优势的同时,学大教育正通过更加立体的战略布局拓展第二增长曲线。结合公司在个性化教育领域积累的核心优势,精准聚焦高考复读与艺体升学群体,满足学生多元成长需求。随着高考改革带来的复读人群回流、艺考改革催生的专业分流,学大教育在复读与艺考市场迅速形成口碑优势,为公司收入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凭借在个性化教育领域的深厚积累,学大成为国家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合作单位。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公司深刻洞察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时代使命,前瞻性地布局职业教育等领域,积极探索“就业与升学并重”育人模式及前沿实践,发掘个体潜质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成才体系。同时,公司也充分发挥教育龙头企业资源优势,链接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赋能各方共同成长,为助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共生共荣贡献学大力量。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献力、献策。与多地职业院校展开合作,重点围绕低空经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应用等新兴产业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北斗伏羲的战略投资,共促低空经济产教融合与产业生态建设,职教业务未来有望依托公司运营提效提质实现快速扩张。
在政策鼓励与产业需求双重驱动下,职业教育板块正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潜力区。有券商分析认为,随着产教融合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学大教育在职教赛道的持续布局有望持续释放回报。
在全民阅读国家战略背景下,学大教育倾全力打造的文化阅读创新业态句象书店,已成为公司推动文化传播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窗口业态。近年来,句象书店相继参与“书香中国万里行”“世界读书日”等大型阅读活动,在全国多个城市建设阅读空间,通过“公益+商业”双轮驱动,让文化阅读真正融入生活。截至目前,公司已开业14所文化阅读空间,覆盖儿童至全年龄层的阅读需求。
医教融合业务方面,子品牌千翼健康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发育成长和学习关键能力评估、筛查干预和康复服务。
综合来看,学大教育的业务布局并非盲目的多元化,而是一种体系延展:个性化教育构成根基,全日制教育形成纵深,职业教育提供外延,而阅读文化则塑造品牌灵魂。这种“内生+延伸”的结构,成为学大教育在行业分化中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
从政策与市场前景来看,近期教育行业正迎来新的结构性机遇。2025年10月20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普通高中“扩优提质”的主线,从资源配置、育人改革、队伍建设和数智赋能等多方面提出系统举措。该方案不仅标志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为教育行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指出,《方案》的发布为上海教育行业注入了新动能,推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模式创新与数字化转型,释放政策利好。尤其在个性化教育、职业培训和智能教育等领域迎来新的投资机会。作为个性化教育领域的领导者,学大教育正是研报中被重点推荐的企业之一。
上海的探索实践,或将为全国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本,这为包括学大教育在内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持续的政策红利与发展空间。
前瞻布局AI教育革命
2025年被业内视为AI教育落地的关键节点。从大模型应用到智能教学系统,教育行业迎来一轮技术变革。学大教育以“星图”大模型为核心,推动AI技术全面嵌入教学、管理与服务场景。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学大教育的AI战略不同于概念化宣传,而是建立在教学底层数据与应用场景的深度结合之上。与市场上部分轻量化AI产品不同,学大的AI系统更注重教育实效,强调“算法与人文”的结合——既要精准,也要有温度。
这种理念的背后,是公司对教育“个性化”使命的再演绎:AI不是替代教师,而是放大教师价值,让个体教育的理想真正具备规模化的可能,也为后续业务拓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教育的竞争从来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关于耐力、方向与信念的长跑。面对政策趋稳、市场重塑和技术革新的多重考验,学大教育的选择是“稳中求进”。
从个性化教育的深耕,到全日制与职教的延展,再到AI驱动的教育跃迁,这家公司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战略坐标与稳健的增长逻辑。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学大教育所展现的“确定性”,不仅体现在财务数字的增长,更体现在其对教育本质的持续坚守——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被看见、被理解、被成就。
| 请勿发表广告或无关留言 |